
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建筑廢棄物處理廠就在德國,每小時可生產1200噸建筑廢棄物再生材料。德國約有200家建筑廢棄物消納企業,年營業額達20億歐元。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環境標志的國家,德國的每個地區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綜合工廠,僅在柏林就建有20多個,德國鋼筋委員會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應用指南;法國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磚塊生產出了磚石混凝土砌塊符合與磚石混凝土材料有關的NBNB21-001 1988 標準, 英國已開發了專門用來回收濕潤砂漿和混凝土的沖洗機器,北歐各國如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等于1989年實施了統一的北歐環境標志。
美國是較早提出環境標志的國家,美國政府制定的好的基金法規定:任何生產有工業廢棄物的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卸美國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廢混凝土、金屬、紙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稱之為資源保護屋俗稱垃圾屋,并榮獲了美國住宅營造商協會頒發的住宅風格獎,較好地解決了廢物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問題。美國CYCLEAN公司以節能保護環境及健康為原則,以建筑垃圾廢棄物回收的再生材料為主建造了一棟綠色辦公大樓其建筑面積為6.2萬m2。
早在1992年,韓國便意識到減少廢棄物和廢棄物的再利用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于是韓國首先立法制定了“廢棄物預付金制度”,后改為“廢棄物再利用責任制”。2003年,韓國政府制定了《建設廢棄物再生促進法》,2005年、2006年又先后對其進行了兩次修訂。《建設廢棄物再生促進法》明確了政府、排放者和建筑廢棄物處理商的義務,明確了對建筑廢棄物處理企業資本、規模、設施、設備、技術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建設廢棄物再生促進法》規定了建設工程義務使用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的范圍和數量,明確了未按規定使用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將受到哪些處罰。目前,韓國已有建筑廢棄物處理企業373家。
我國應積極推行環境標志,政府和全民都應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加強環保的宣傳力度,政府還應將生態環境目標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建筑業發展的內容并為此采取相應的措施。
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出臺強制性的建筑垃圾處理專項法規,并制定限制建筑垃圾未經處理利用就異地排放的政策,如制定拆除舊房、舊構筑物時的回收、再生利用、就地處理比率政策,并規定建筑施工和拆除過程中產生的渣土、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木材、金屬等建筑垃圾,在現場分類收集,按規定必須送往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廠進行資源再生利用,把其作為建筑物業主及拆除解體商的義務,若違反規定,應根據刺激性的經濟政策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還限定建筑公司拿出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否則不批準開工等,并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應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