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加強路面建筑垃圾傾倒管理主要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橫向聯系依靠地方政府,公路部門要主動聯合建設、公安、城管等多家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因為公路傾倒建筑垃圾涉及到諸多方面的違法因素,單方面執法約束力不夠,法律依據不強。
二是要超前管理、全方位監管。根據以往經驗,違法傾倒建筑垃圾的行為往往發生在半夜、凌晨等時間段,而且沒有固定地點。因此,執法人員要實行蹲點守候和上路巡查雙管齊下,實行24小時全天候監管。
三是要從快從重處罰。違法傾倒建筑垃圾的單位、個人往往抱有僥幸心理,而且重視程度不夠,認為繳納過一定罰款就萬事大吉。對于經常傾倒垃圾、屢教不改、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一定要從重處罰,以達到警示目的。
如今,城市建筑垃圾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求發展不得不提的問題,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副理事長陶華曾在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媒體溝通會上透露,現在我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建筑垃圾,已是世界上產生建筑垃圾較多的國家。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我國針對建筑垃圾回收已經探尋出了一個有效的辦法。專門大型機械研發企業黎明重工研發了一種新型的高科技移動破碎篩分設備,由這種設備組裝的整條生產線裝置可以將建筑垃圾有效回收,并實現利用率95%以上。
目前,該移動破碎篩分裝置已經在全國各地普及推廣了。但是,據了解由于一整套建筑垃圾處理設備投資成本高,一般企業無能力購買,而有能力購買整套設備企業主要集中在一些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商、環境投資公司和市政單位等,尤其以我國大中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門為主,它們現在是市場上的主要的購買力量。
大理市目前每年可產生建筑垃圾達50萬噸以上,舊城改造全面實施后,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不低于100萬噸,這些建筑廢棄物不但不能使用,還要出錢運出去才能填埋,大大增加了拆遷成本。對于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置問題曾一度困擾著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使用這種移動式垃圾處理設備,可直接駛入拆遷現場,實現了由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再生原料——新生產品”的新型建材產業鏈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產運營模式的轉變。不僅大大減少了垃圾在反復運輸過程中產生的費用,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染,對于加快大理生態文明建設和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設都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